《發現中醫》欄目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一檔中醫食療養生類科普欄目,曹蘊俐是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她作為《發現中醫》主講嘉賓,通過自身多年的臨床經驗,將晦澀難懂的中醫知識深入淺出的教授給大家,弘揚中醫藥文化,結合多年經驗將“調養結合、準確藥膳”的理念傳達給老百姓,發起大家學中醫,懂中醫,用中醫的浪潮,中醫養生講究“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就是我們說的預防大于治療,據有關報道顯示,花一塊錢預防能節省8.5元的治療費用,能節省100元搶救費用, 所以對于中老年人來說,科學合理中醫藥養生知識對于預防保健來說尤為重要。
曹蘊俐注重“調養結合、準確藥膳”的調養理念,她認同的“淤則生百病,淤化百病消”的中醫理論和清代名醫王清任的化瘀理論是一致的,瘀血和疾病之間的很大的關聯,當體內出現瘀血堵塞時會引發各種疾病。而如果能夠預防調理,就可以改善多種疾病。
清代名醫王清任在調理疾病的過程中善用“桃紅”,也就是藏紅花和桃仁,曹蘊俐善用的紅宮平安方,就是在“桃紅”的基礎上,將藏紅花,黃芪、松蕈、山楂、桃仁五種成分有效結合,將每一味藥膳成分的作用擴大。
中醫當中有句話這樣說:用藥如用兵。中醫看病開方,其實就像沙場點兵一樣,各個環節都要考慮到,各個兵種也都要有,這樣打起仗來才能從各個維度發起攻擊,將敵軍一舉擊破。中醫藥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繁衍歷史長河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首先是藏紅花,藏紅花是養血化瘀的圣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對于瘀血、腫痛、跌打損傷等癥狀有一定的治療效果,還有涼血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療熱毒引起的各類炎癥感染、丹毒臃腫等癥狀,還可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免疫力,促進人體新陳代謝,藏紅花對于預防和治療腦血栓、脈管炎、心肌梗塞、神經衰弱等老年人易出現的種種癥狀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改善老年人身體狀況,延長壽命。
桃仁有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淤血,有助于治療各種因瘀血阻滯導致的病癥,能夠潤燥滑腸,降肺氣的作用,桃仁與藏紅花可謂是黃金搭檔。化瘀派的清代名醫王清任說過:血中瘀滯用“桃紅”。桃是“桃仁”,紅是“藏紅花”。王清任自己也是身體力行,將藏紅花和桃仁的配合發揮到了極致。在他的22個化瘀方中,共用到的化瘀藥有15種,其中使用頻率高的就是桃仁,一共用了14次,其次就是藏紅花,一共用了13次,這兩味藥在一起的配對應用就達12次之多。由此可見這兩味藥配合在一起,化瘀的效果是多么的好了。
黃芪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脫毒、生肌的功效,黃芪有補氣、養血、益中功效,適用于內傷勞倦、脾虛泄瀉、氣虛、血虛、氣衰等癥狀,黃芪還可以用于治療中氣下陷,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能夠緩解身體的疲勞和乏力等癥狀,黃芪是補氣的,中醫講氣為血之帥。通過它的補氣作用,可以加速血液循環,從而達到補氣化瘀的作用。
松蕈是名貴的天然藥用菌,松蕈中的特殊雙鏈活性物質有較強的抗癌功效,能夠有效的溶解腫瘤細胞膜和破壞脂質雙層進入細胞內,起到壓制腫瘤和控制腫瘤復發轉移的日的,可增強免疫力,舒筋活絡,理氣化痰。痰是身體當中的垃圾,像身體里面的膽固醇等這些物質,松蕈會清理血脂,清理血液中的垃圾。
山楂能開胃消食,清腸排毒,抗菌消炎,山楂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山楂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可以壓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擴散。
《發現中醫》欄目中還教大家學習一些實用的養生食療方,通過點按穴位來緩解一些相應的問題,中醫藥是祖國傳承的瑰寶,中醫養生也是值得我們去發揚,去應用的好的方法,也希望對中醫知識的學習,大家都能對健康有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