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神經系統常見疾病之一,全球約有五千多萬癲癇患者。中國約有900萬人罹患癲癇,約有600萬左右的活動性癲癇患者,而且每年有40萬~50萬新發病患者。70%-80%的病人在醫生指導下經正規服用抗癲癇藥治療可從事正常工作、學習或生活,20%-30%的病人因長期服藥效果欠佳,或因泛用、亂用各式各樣抗癲癇藥而導致成藥物難治性癲癇,也有的發展為癲癇性精神障礙,極大的損害了病人的心身健康并造成社會和家庭的嚴重負擔,給家庭造成極大痛苦。由于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絕大部分時間病人生活在家庭之中,所以治療與恢復過程中家庭照料者的家庭護理非常重要。那么癲癇患者家屬必知的居家照護注意事項有哪些?我們來聽聽昌國醫院癲癇專家的介紹。
1.癲癇發作的照護
1.1發作前:
觀察患者有無早期癥狀(先兆),如果有先兆,在時間允許時讓患者迅速平臥床上或就近躺在平整安全的地方;如時間倉促應找支撐點順勢躺下并移開周圍危險物品,松解衣領,頭轉向一側。常見的先兆可以歸類為一下常見幾種,如:(1)軀體性感覺先兆:刺痛、麻木、感覺缺失等;(2)精神性先兆:錯覺、幻覺等。(3)嗅覺先兆:聞到腥味、硫酸等刺鼻氣味;(4)視覺先兆:看見光點、黑點等;(5)聽覺先兆:聽見鈴聲、鳥叫等;(6)情緒先兆:焦慮、不安等。
1.2發作時:
無先兆而癲癇突然發作了,保持鎮靜并迅速觀察判斷屬于哪一類型的發作:(1)大發作(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以意識喪失和全身抽搐為特征。患者常常突然神志不清,大叫一聲,跌倒在地,雙眼上翻或目瞪口呆,隨即發生全身肌肉陣陣抽搐、口吐白沫、咬牙等癥狀,如大發作連續不斷,意識不能恢復則稱為癲癇持續狀態。
應對方法:預防外傷和并發癥是關鍵:
a.防摔傷:就地側臥
b.防窒息:頭偏向一側,解開衣領,禁忌強行喂食、喂水、喂藥
c.防舌咬傷:就地取材,用手帕、小毛巾等放于病人口腔一側上下白齒間,也可以用專用防護牙墊,防止舌咬傷,不要把手指伸入患者口中,免得咬傷。
d.防骨折、脫白:不可暴力按壓
e.防自傷或他傷:專人守護
(2)小發作(失神發作):發作時有短暫的意識喪失,突然中止原來的活動。
(3)精神運動發作(復雜部分性發作):短暫的意識混亂或精神失常,可做出毫無目地的動作或錯亂行為,甚至傷人毀物。
(4)局限性發作(單純性發作):身體某一部分節律性抽動,持續數秒,一般無意識喪失。
對于以上三種發作最重要是要做到專人陪護。如果病人出 現誤吸、全身發作連續抽搐達到5分鐘以上或者兩次抽搐間病人未恢復清醒時,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1.3發作后:
多休息,觀察有無頭痛、無力、惡心、嘔吐等,根據情況及時就診。
2.用藥照護
總的原則是:謹遵醫囑,長期服藥,規律服藥,防止漏服藥,定期復診,向醫生報告病情調整藥量,注意藥物不良反應。任何藥物都可能有不良反應作用,但并不是在每個患者服藥后都出現。根據出現頻率分為常見、不常見、罕見不良反應。根據嚴重程度還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不良反應。剛服藥時有輕微的頭昏可能以后慢慢會消失,屬于可耐受的輕度不良反應,如果出現嚴重的皮疹、嚴重的肝損傷就屬于重度不良反應應及時向醫生匯報停藥或換藥。建議患者及家屬在服用藥物前要仔細讀說明書,但也不要被說明書所羅列的眾多不良反應嚇到,根據FDA要求,即使萬分之一的發生率的不良反應也要例出來。
2.1常見藥物副作用:
奧卡西平:頭暈,乏力,惡心,嗜睡,共濟失調,皮疹。
左乙拉西坦:乏力,頭暈,食欲減退,脾氣差。
丙戊酸鈉(鎂):嘔吐,體重增加,不自主抖動,肝功異常。
卡馬西平:皮疹,嗜睡,共濟失調,低鈉血癥,中性粒細胞減少。
拉莫三嗪:皮疹,頭痛,惡心,頭暈,共濟失調,乏力。
苯巴比妥:嗜睡,鎮靜,攻擊性,認知功能障礙,注意力缺乏。
托吡酯:嗜睡,食欲不振,疲勞,記憶力減退、泌汗障礙
2.2擅自停藥、換藥、減量-危害大:
(1)更換藥物應逐步過渡以防因血藥濃度波動引起癲癇持續狀態;(2)不規則服藥是發作不能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時有生命危險;(3)減藥速度過快可以引起癲癇復發,長期的治療前功盡棄;(4)停藥過程要慢:停藥太快易導致癲癇持續狀態;(5)感冒時不要服用含有咖啡因和撲爾敏的藥;(6)在必須服用其他藥物時,可以和抗癲癇藥間隔1-2小時服用,不能中斷抗癲癇藥;(7)在換藥時要先加后減。
3.生活照護
3.1飲食:
(1)富含營養、易消化的食物;(2)富含鈣的食物:鈣能鎮靜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神經細胞的興奮性;(3)酸性食物:提供給人體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B6等,有利于神經遞質的合成;(4)富含礦物質、維生素食物,如:全麥面粉、小米、無花果、麥芽、堅果、小扁豆等。
3.2飲食禁忌:
(1)忌過饑或過飽,勿暴飲暴食;(2)絕對禁止烈酒、濃茶、咖啡及興奮性飲料;(3)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及誘發癲癇的食物;(4)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5)適量飲水。
3.3日常生活:
(1)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2)避免過度勞累、睡眠不足、感冒、高熱等情況;(3)盡可能避開危險場所和危險品,不要單獨上山或下水、進行強刺激性游戲;(4)學齡期兒童人學后及時與老師溝通,便于發作時及時救護,同時在學業方面不要給予過多的壓力;(5)成人切忌從事水上、高空、駕駛及高壓機房等具有危險的工作,避免開車、騎自行車等高度緊張的事情(癲癇無發作5年以后方可開車);(6)夜間不宜單人外出;(7)少看電視,不玩游戲,不要看刺激、恐怖電影,少讀電子讀物,盡量讀紙質版讀物。
3.4癲癇日志:
主要記錄發作時間、發作地點、誘發因素、心.理因素、發病先兆、發作特點、有智能手機的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錄制發作時正面視頻,就診時帶給醫生看。
3.5復診:
(1)重要性:
a摸索和決定適合患者的藥物劑量;b預防及處理藥物的毒副作用;c觀察發作控制情況,通過血藥濃度監測,調整藥物劑量,使治療更合理科學;d對于療效不佳者,應尋找病因以便及早對因治療;e指導患者的后期減藥,確保順利停藥和不再復發;f針對患者的學習、生活、婚姻、生育、心理等問題進行指導和咨詢。
(2)復診時間:
a在剛開始的每月復診1次;b若病情控制滿意,且無明顯藥物副作用,以后可間隔1~2個月復診1次;c若在此期間病情有變化或出現毒副作用,即應隨時復診;d癲癇控制良好,沒有發作者:可以半年復診一次;e癲癇控制不滿意:按照醫生的囑咐復診。
(3)復診要求:
一般需要帶齊所有的既往看病資料,癲癇日志以供醫生參考。如果醫生另外有醫囑則遵囑執行。
4.心理照護
癲癇患者往往對其頻繁發作產生恐懼、焦慮和緊張的心理,因很難治愈,同時受到社會或周圍人員的歧視而產生自卑心理與自閉現象,部分癲癇病人可以表現為精神異常性的發作或伴有各種精神障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心理護理:
4.1關愛與幫助:
一類病人出于對癲癇病的高度緊張和自卑而拒絕承認自己是癲癇病人,這類病人往往很難配合醫生的治療,經常出現停藥與漏藥現象。
一類病人是渴望一種正常人的生活,不能接受患病的現實,身體與心理上都得不到很好的休息,經常誘發癲癇發作。
這兩類病人多是青年及中年病人,家屬應給予病人更多的關愛,多向病人宣傳癲癇的可防可治,找病人談心,與病人交朋友,幫助病人承認癲癇病,鼓勵病人接受癲癇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
4.2學會自我管理:
(1)了解癲癇相關的基本知識,并能夠利用這些知識為自己服務,知道怎樣才能更好的照顧自己;(2)增強自我意識:患者對病情的認識和態度往往影響自己的情緒和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疾病可以改變患者的思維、感覺和行為。同樣,思維、感覺和行為亦可影響疾病。因此,應該學會積極思維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以減少發作的次數和嚴重程度;(3)增強自信心:自信心在自我管理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當遇到麻煩時,千萬不要以癲癇病為借口處理自己的不滿和苦惱;(4)增強責任心:當患者完全知道自己的病情并積極治療時,就應該學會自己照顧自己。